时间:2022-08-27 21:09:08 | 浏览:5067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发的论文,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了一种沙粒大小的有翼微芯片,这是有史以来最小的人造飞行器,可以用于监测空气传播的疾病、空气及环境污染。
科学家们研究了几种植物种子的空气动力学,从三叶草中获得了最直接的灵感。
微型飞行器像植物的螺旋桨种子一样滑翔,抓住风来减缓它的下落。
据报道,通过研究随风飘散的植物种子,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西北大学的工程师们优化了微型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以确保当它从高处落下时,能以一种可控的方式缓慢下落。这使得它能够分散在一个广泛的区域,并增加在空气中的时间,在下降的过程中与污染和疾病颗粒相互作用。
微型飞行器跟蚂蚁的大小比较。
西北大学科研团队表示,微型飞行器开始时是一个小规模的电子系统,可以装上传感器,然后使其飞行,或者至少是滑翔。该团队解释说,除了传感器之外,它还有电源、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嵌入式存储器。
领导开发工作的生物电子学先驱约翰·罗杰斯教授说,目标是利用这些设备来感知环境,进行污染监测、人口监测或疾病跟踪。
微型飞行器可用来感知环境,进行污染监测、人口监测或疾病跟踪。
罗杰斯教授表示,微型飞行器由两部分组成,即毫米大小的电子功能部件和翅膀。
电子元件的重量分布在微型飞行器中心的低处,以防止它失去控制和混乱地翻滚到地面。
电子元件包括传感器、一个可以收集环境能量的电源、内存存储和一个可以将数据无线传输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计算机的天线。
罗杰斯教授说,大量飞行器可以从飞机或建筑物上投下,并广泛散布,以监测化学品泄漏后的空气或跟踪不同高度的空气污染水平。
据悉,该科研团队已经开发出了瞬时电子器件,在不再需要时可以无害地溶解在水中。该团队正在使用同样的材料和技术来建造微型飞行器,这些飞行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下水中自然降解和消失。
文/南都记者 陈林
美国以己度人,之前已经将中国航天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往军事用途上扯。如今中国亚轨道航天器取得的巨大成就,美国又会编排出什么理由来鼓吹“中国太空威胁论”呢?去年7月1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曾宣布,由其一院研制的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
9月28日消息,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前夕,亿航智能展示了旗下首款双座载人级飞行器VT-30,这也是VT-30的全球首次公开亮相。该产品在今年5月底发布,如今终于有机会目睹真容,并做进一步了解。据了解,VT-30是亿航智能专为城际空
近年来,美国与其盟友炒作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已经不算新鲜事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使中国发布非军事消息,美国与其盟友也能联想到军事,进而大肆炒作。近日,美国媒体又开始炒作关于中国一款新型飞行器的消息了。据外媒报道,近日,中国一家研究商业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7月3日晚间,生活在中国北部、西北部地区的居民们,再度看到了“天降异象”,从网上流传出的视频来看,一道耀眼的尾迹从地平线上升起,尔后缓缓划过天空,景象既诡异又壮丽;7月4日,根据西北工业大学微博的消息,称西工大航天
IT之家 7 月 22 日消息,据津云新闻报道,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垂直起降喷气动力飞行器在天津窦庄机场试飞成功,该飞行器由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段峰教授团队自主设计研发。报道称,该飞行器使用柴油供能,最多 8 个涡喷发动机提供动力,提供
近日,JDC科技公司在硅谷召开以“科技与未来”为主题的线上发布会,宣布其研发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实现乘客5人、飞行距离500公里的新突破,应用后将成为新型空中交通工具,或能改变未来民用航空的发展方向。据介绍,符长青博士带领的中
澎湃新闻记者 张静发射美东时间6月4日9时25分,蓝色起源新谢泼德亚轨道飞行器载着6名太空游客在西得克萨斯州升空,开展第五次载人飞行任务NS-21。9时35分,在降落伞的帮助下乘员舱安全着陆,扬起沙尘;飞行器的助推器大约3分钟前提前着陆。新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地效飞行器不是台海的撒手锏:里海怪物并不适合在里海作战【萨沙讲史堂第一千四百五十三期】(军事系列第463讲)所谓地效飞行器,就是可以掠海飞行的一种飞行器。它利用著名的地面效应,实现在海上的高速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