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21:11:23 | 浏览:646
2013年4月26日,江西卫视《经典传奇》栏目播放了一档科技探秘类节目:《神秘中国古岩画里的飞机》。该节目所讲的故事发生在新疆西北部哈巴河县的多乃特山谷。说的是在该峡谷的岩石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若干疑似飞机、飞碟、火箭等图案,并随之展开了调查。节目中谈道,碳14检测发现,这些疑似飞行器的岩画距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
整个节目历时半个小时,视频画面、解说和配音充满了浓郁的神秘感。尽管如此,岩壁上万年的疑似飞行器图案到底是什么东西?远古中国的飞行器,狩猎用的器具,还是外星人的UFO?观众听得云里雾里,直到节目末了也并未有定论。
讲到这里,一些读者一定会好奇,古代中国人民有没有发明过飞行器?如果有,都发明了那些飞行器?本文将聊聊这个有趣的话题。
一、从“飞天”到舜帝,再到竹蜻蜓
中国人自古就有飞天的梦想,如佛教绘画中,飞舞的菩萨、天女、伎乐等的所谓的“飞天”形象。“飞天”最初出现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石窟壁画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大多体态丰满,衣袂飘飘,在天上飞翔,动作优美;或弹奏乐器,或散花人间……这些艺术杰作反映了中国古人希望超越肉身,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梦想。
相传上古的领袖舜是第一个利用器物飞行的中国人。《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的继母和弟弟象嫉恨舜,常在舜的父亲瞽(gu)叟前面讲舜的坏话,一来二去,瞽叟便对舜产生了厌恶,心生杀念。一次,瞽叟让舜修补谷仓屋顶。舜刚上去不一会,他便悄悄地点燃谷仓。舜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用两顶大斗笠做翅膀,从谷仓上滑翔而下,得以逃生。这就是中国史料记载中最早使用飞行器的故事。很显然,舜的斗笠其实相当于降落伞。
春秋时期,中国人发明了竹蜻蜓。这个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竹蜻蜓外形呈T字形,通常用竹子制作。横的一片是螺旋桨,中间开孔,插入一根竹棍。两手搓转竹棍,竹蜻蜓就会旋飞上天。18世纪,竹蜻蜓传到欧洲,被称为“中国飞陀螺”。英国“航空之父”乔治·凯利曾对竹蜻蜓十分痴迷,他的第一项航空研究就是仿制改进“竹蜻蜓”,解析螺旋桨的工作原理。因此许多人认为,中国的竹蜻蜓就是现在直升机的最初雏形。
二、风筝与载人风筝
风筝,古人称之为鸢(yuān)。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便已出现了木制的风筝。据考证,东周人墨翟,曾“费时三年,以木造鸢,飞升入天”。粗粗算来,距今已有2400年。
到了东汉,蔡伦造纸术在坊间开始推广,纸糊风的筝在中国北方地区流传开来。经过代代相传,制作手艺不断推陈出新,材料和工艺愈发精良;风筝式样、性能也大为改观。
据唐代《独异志》记载,梁武帝曾利用风筝作军事用途,来传达消息。13世纪时,金、蒙战役中,金人曾放出风筝,附带鼓励被俘兵士叛逃的传单;当风筝飘到蒙古兵战俘营上空时,他们便把线切断,将传单散播出去。
以上说的是“无人”风筝,事实上,我国古代文献中也有若干风筝载人的记录。
譬如,公元19年,为攻打匈奴,王莽下令招募异能之士。一日,有人称会飞,王莽很高兴,于是让他当场试验。此人便在长安举行飞行表演。《汉书·王莽传》是这样记载此事的:“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
这是关于我国古人飞行的重要记录,可惜文字太过简略,不仅“飞行家”没名没姓,而且飞行方法—“通引环纽”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语焉不详。不过,后人猜测,此人极有可能利用了风筝滑翔的原理。
另一我国古人飞行的记录发生于公元529年。据《北史》记载,当时的北齐皇帝为高洋,此人生性残暴,常草菅人命。在一次宗族冲突中,他屠杀了对方700余人,对方只剩一个叫元黄头的人。于是,高洋命人将元黄头押至一67丈的高台上,强迫其乘风筝跳往下,供自己取乐。但元黄头随风“飞”到城外,居然安全落地。遗憾的是,元黄头最后还是被高洋杀害了。
三、中国古代火箭
在火箭技术方面,我国古代曾有光辉的历史。
我国最初发明的用火药做的火箭,是靠人力用弓发射出去的。后来,人们又发明直接利用火药的力量来推进的火箭。这种火箭的构造,和现在大家过年放的炮仗--“起火”类似,箭上有一个纸筒,里面装满火药,纸筒的尾部有一根引火线。引人线点着以后,火药就燃烧起来,变成一股猛烈的气流从尾部喷射出去,利用喷射气流的反作用力,火箭就能飞快地前进。
这种由火药喷射推进的火箭,极有可能在宋朝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宋史·兵志》记:“时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命试验,且赐衣物、束帛。” 还有史料记载,1126年,金军攻打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军曾以火箭抗击,给金军造成很大的杀伤。
到了明代,火箭威力被发挥到了极致。
朝初期,有人根据火箭和风筝的原理,发明了原始的飞弹:装有翅膀的“震天雷炮”。攻城的时候,只要顺风点着引火线,震天雷炮就会一直飞入城内,等引火线烧完,火药就爆炸起来。
明代还出现过一种被称为“神火飞鸦”的火箭。这是一款用竹蔑扎成的“乌鸦”,它的内部装满火药,发射以后,能飞一百多丈远才落地。就在这时候,装在“乌鸦”背上跟起火相连的药线也烧着了,引起“乌鸦”内部的火药爆炸,一时烈火熊熊,在陆地上可以烧敌人的军营,在水面上可以烧敌人的船只。
这两种东西—震天雷炮和神火飞鸦,可以说都是最早的飞弹了。
不仅如此,明朝军队还把几十枝火箭装在一个大筒里,把各枝火箭的药线连到一个总线上,发明了所谓的“一窝蜂”。用的时候,将息线点着,传到各枝火箭上,就能使几十枝火箭一齐发射出去,威力无比。
根据《武备志》一书的记载,明朝曾发明过一种名为“火龙出水”的原始 “两级火箭”:用一根五尺长的大竹筒,做成一条龙,龙身上前后各扎两枝大火箭。两枝大火箭实际上相当于第一级火箭,用来推动龙身飞行。在龙腹里,装若干支火箭,这是第二级。使用的时候,先点燃第一级火箭,飞到两三里远,引火线又烧着了装在龙腹里的第二级火箭,它们就从龙口中直飞出去,烧杀敌人。
在明朝,曾有官员幻想利用火箭的力量来实现载人飞行。这件事写在外国人赫伯特·瑟姆的书中。他写道,有一明朝官吏-万户,曾在一把椅子后面,装上四十六支大火箭,人坐在椅子上,两手拿着两个大风筝。然后叫人用火把这些火箭点着,他希望借着火箭推进的力量,再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使自己飞向前方。很遗憾,实验并没有成功,但万户飞天的勇气实在令人敬佩。
四、孔明灯与走马灯
说到“孔明灯”,可能很多人会以为是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其实至今并没有发现诸葛亮发明孔明灯的史料。孔明灯多用松脂为燃料。早期常用于夜间军事活动传递信息,故又是“信号灯”。现代人则多用其祈愿,故也称其为“许愿灯”。
孔明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飞行器发明之一。据《淮南万毕术》记载:“艾火令鸡子飞。”这句话的意思是,将燃烧的艾火放进鸡蛋壳里,艾燃烧产生的热气可以让鸡蛋壳飞起来。
鸡蛋壳为什么能飞?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热气球”原理。孔明灯发明以后,最早并非民用,而是军用。唐宋时已被成功运用到军事领域,一直到晚清,孔明灯都是指挥作战和传递情报的重要工具。据《纪效新书》记载,明将戚继光夜间曾成功使用不同颜色的孔明灯组合来指挥对倭作战。
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人们后来使用蜡纸来制作孔明灯,这种纸阻燃、防雨,还聚气。诗人陆游在《灯笼》中称:“灯笼一样薄蜡纸,莹如云母含清光。”古代孔明灯的制作方法与现代差不多,一般是用竹篾扎成一个球形灯架,上方不留出口,糊上纸勿令漏气。灯下点燃松脂,灯内充满热空气,即可冉冉升空。
图7 孔明灯与走马灯
走马灯相传为五代时期莘七娘所发明。走马灯与孔明灯都利用了热学原理;但不同的是,孔明灯是往上升腾,走马灯是在地上旋转。走马灯利用热对流作用,通过下部热空气上升,带动叶轮旋转,这与现代燃气轮机原理相似,故有人也认为,走马灯便是现代喷气式发动机的鼻祖。
宋朝人非常喜欢“走马灯”,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中写的“映光鱼隐见,转影骑纵横。”即是一种走马灯。与火药一样,走马灯也是在宋朝时传入了西亚,随后走向世界的。
现在,走马灯工艺已完全民间化,普通艺人都会做。逢年过节,一些地方的庙会上经常会挂出若干“走马灯”出来,供大家欣赏。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正观赏的居然是航空喷气发动机的最初雏形呢!
五、中国古代飞车
在去年某期的《百科知识》中,我们曾介绍过我国商代奇肱国人以及明朝工匠徐正明等制作的“飞车”。事实上,中国古文献中记载的“飞车”远不止这两个。
葛洪在《抱朴子》中曾记载了一种名叫“飞车”的机械。书上写道“或用枣心木为飞车,以牛革结环剑以引其机,或存念作五蛇六龙三牛交罡而乘之,上昇四十里,名为太清。”仔细分析下,这极有可能是带动力的大型竹蜻蜓,一个薄片做旋翼,中间是轴承,下面是用来蓄力的拉弓牛皮绳,皮绳一拉,旋翼就通过扭力上升。
图 8 中国古代文献上记载的飞车
元顺帝时期,有一名姓王的漆工,也制造过一架“飞车”。据记载,这种“飞车”两旁有翼,内设机轮,转动则升降自如,上面装置一袋,随风所向,启口吸之,使风力自后而前,鼓翼如挂帆,度山越岭,轻若飞燕,一时可行四百里,愈高飞速愈快。
也有文献记载,明朝宪宗时期,松江城人在半空中看到一不明个人造物,当时人称之为“飞车”(也有人称其为“飞船”),该“飞车”从东向西飞行,转而折向东去,最后徐徐盘旋,降落在一座楼上。后来,人们发现这架“飞车”是用茭草编织的,但是驾驶者早已不知去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沈海军科学网博客。
关注我们
微信号:sciencenet-cas(←长按复制)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周翼 记者 席秦岭 肖洋12月30日,以“百年红、幸福城”为主题的“2021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发布了“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攀枝花市成为四川省唯一上榜的地级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
今天,让我们走进七大花岗石产区之一:麻城,感受属于它的独特魅力。(麻城地处中国中部)01. 优势明显,备受期待麻城位于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处于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开放开发带组成的黄金大"十"字的交汇中心,在武汉、郑州、合肥三大
新华社兰州5月1日电题:男嫁女娶 更名入籍:探访中国西部大山里的神秘婚俗新华社记者任卫东、屠国玺、刘能静“五一”小长假,乡村民俗游成为民众出行度假的新选择。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和武都区的部分地区,一种特别的婚俗吸引着游人前来一探究竟。在陇南市
陕西,虽然位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却依然有着自己的综合性优势。2021年,西安举办了一次极为成功的全运会,也向全国展示了陕西的整体发展。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各方面的实力极为出众,战略意义也是非常明显。根据陕西省统计局数据,2021年,陕西全省
上一篇跟大家聊了聊陕西地区人们的喝酒差异和风情,其中也提到了当地的不少名酒。今天,就把西凤酒单独拿出来说一说。毕竟大家都知道它是四大名酒里唯一没落的牌子,到底是因为什么才造成如此局面?放到现在,西凤酒的金字招牌还能用多久?#白酒研酒社##酒
11月25日午后,建筑材料板块延续此前的强势,截至发稿,四川金顶、青松建化涨停,上峰水泥大涨逾8%,华新水泥、天山股份、四川双马、祁连山等多余纷纷跟涨。消息面上,工信部25日公布前三季度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9月,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个套装门的价格就涨了一百多块钱。”8月25日,准备装修山东枣庄市中区美星花园新房的洪女士倍感头疼,原本计划好的七八万元装修费用如今有些“不够看”了,“各种家装建材的价格发了疯似的地呼呼往上涨。”记者采访了解到,受各类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是中国最大建材企业、全球最大建材制造商和综合服务商、全球领先的材料开发商,连续八年荣登《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资产总额近6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
每经记者:王帆 每经编辑:张海妮图片来源:白云机场供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迈上了新台阶。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性产业,民航业统筹发挥独特优势,通过支撑对外互联互通、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中国经济腾飞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年6月,民航局副局长
IT之家 7 月 17 日消息,智能招聘平台 CodeSubmit 统计分析了 20 多个国家的软件开发者在 2022 年的薪资状况,并列出了排名数据。据统计,2022 年薪资最高的三个国家为:美国、瑞士和以色列。此外,丹麦、加拿大、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