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征服天空的传奇!盘点人类历史上出现的飞行器

时间:2022-08-27 21:11:29 | 浏览:4596

飞行传奇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神话中的飞行,开始勇敢地尝试着要使自己真的离开地面,升上天空,于是便出现了最早的飞行器和飞人。风筝发明于中国,在民间流传已久,至今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被世界公认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风筝的

飞行传奇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神话中的飞行,开始勇敢地尝试着要使自己真的离开地面,升上天空,于是便出现了最早的飞行器和飞人。

风筝发明于中国,在民间流传已久,至今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被世界公认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

风筝的出现,大概与人们看到树叶飘飞、旗幡飞扬而受到的启发有关。究竟是谁发明了风筝现已无从考证。

据传早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的大将韩信把楚国军队围于垓下。他用细竹条扎成骨架,蒙上丝绸,做成了一只大风筝;叫身材轻巧的张良坐上风筝,飞到楚营上空,高唱楚歌。歌声飘到楚营里,楚军的斗志被思乡之情瓦解了。

由此看来,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需要而发明的,一直到唐朝之后,才由军用逐渐转为游戏和娱乐工具。那时,人们别出心裁地把竹笛系在风筝上,在空中放飞时,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而得名“风筝”。

在国外也有不少关于风筝的故事——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借助风筝将一根细金属丝牵到空中,引发雷电,证明了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意大利无线电发明家马可尼在首次进行从英格兰向纽芬兰拍发电报实验时,恰遇风暴,将发报机天线吹断了。马可尼改用风筝升起天线,顺利完成了实验。

人们从风筝的飞行中发现:除了可以像鸟儿和昆虫那样扇动翅膀来飞行外,也可以像风筝一样,不用扇动双翅照样也能飞起来。因而人们便开始了对风筝飞行原理的研究。

风筝实际上是一种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它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相似,它是利用空气动力升空的最原始的飞行器。

公元5世纪左右,风筝流传到了太平洋诸岛和阿拉伯。14世纪传入欧洲,对随后飞机的发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们通过对鸟类和风筝飞行的研究,开始探索和研制有翅的扑翼机和滑翔机。

正当众多的专家和航空爱好者急于寻找解决扑翼机飞行难题的办法时,人类征服天空的壮举却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出现了。比起那一项项复杂的扑翼机设想来说,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装置,那就是热气球。

相传在中国五代时期,有一个叫莘七娘的妇女,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曾用竹篾扎成四方形的框架,糊上纸,做成灯笼,在灯笼下面的托盘上插上点燃的松脂。灯笼就靠热空气产生的升力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灯在四川被称为孔明灯,大概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热气球的雏形了。

其实,关于热气球的升空原理,早在2100年前就有记载。中国西汉年间编写的《淮南万毕术》中曾记载有:“艾火可令鸡子飞。取鸡子去其汁,燃艾火内空卵中,疾风因举之飞。”这可算得上是世界上关于热气球升空原理的最早描述。

1782年11月,法国一位造纸商的两个儿子蒙哥尔费兄弟看到从锅炉烟筒里冒出的青烟中。常夹带着火星和一些尘埃碎片,于是受到启发。他们想,热气可以推动物体上升,如果把烟筒里的轻烟收集起来,不是可以把物体推到空中吗?于是,兄弟俩便做了一个下面开口的球形纸袋,将它置于火炉上充上热气做实验。当热气充满纸袋后,他们一放手,纸袋果然飞到天花板上去了。

根据这一原理,蒙哥尔费兄弟改用亚麻布和纸制成可载重的气球,并于1783年6月4日首次进行了升空表演。

该气球直径约11米,升空10分钟后徐徐降落。这个消息立刻轰动了全法国,法国国王召见了蒙哥尔费兄弟,并令其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表演。

1783年9月19日,应法国国王的邀请,蒙哥尔费兄弟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前,再次进行了热气球升空表演。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带着满朝的文武官员观看了表演。当时观看热气球表演的巴黎市民多达13万人。

蒙哥尔费兄弟表演用的热气球高约17米,直径约12米,形状像是一只倒挂的梨子,气球里裱了一层防漏气的纸,球体蒙有一层轻质的亚麻布,球面是一层轻柔的纱布。气球的下方吊了一只柳条编的笼子,笼子里放进一只公鸡、一只鸭子和一只山羊。

蒙哥尔费兄弟在地面点燃湿草和羊毛,冒出的热烟灌入气球,待充足热气后,放开拉绳,热气球缓缓上升,飞到离地面约500米的空中,最后随风飘到了3千米外的地方安全降落。整个过程持续约8分钟,笼内首批升空上天的三位“乘客”安然无恙。国王大喜,便将热气球命名为蒙哥尔费气球。

人类第一次升空飞行是在1783年11月21日。法国的一位名叫罗其尔的药剂师自告奋勇.和另一位乘客达尔兰德一起,乘坐蒙哥尔费兄弟制作的热气球.在离地面450米的空中自由飞行了25分钟后安然落地。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热气球载人升空飞行,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升空的梦想,标志着人类在征服天空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由于乘坐气球飞行受空中气流的影响较大,难以控制和操纵。人们逐渐不仅仅满足于乘坐气球随风飘荡,而是要使气球能根据人的意志,按选定的方向飞行。

19世纪,有许多人提出了解决气球操纵问题的设想。人们尝试在气球上安装“舵”和“帆”,并在下面系上可乘坐人的雪茄形的小船,进行飞行实验。虽然方向控制有所改善,但是没有动力,速度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于是便萌发了飞艇的设想。

飞艇和气球虽属“同胞兄弟”,但有质的变异。气球没有动力驱动,中途遇风变向,就随风飘去;而飞艇却装有推进装置,可控制飞行。

随着蒸汽机、电动机的出现.一种靠充气的气囊产生升力,由发动机推进,可人工操纵飞行的飞艇就应运而生了。

1852年,法国火车司机兼机械师吉法尔经过艰苦磨砺,终于制成了历史上第一艘部分可操纵的飞艇。

这艘飞艇长43.89米,直径1t.9米,容积2100立方米。在飞艇软式气囊下面有一个三角形的风帆,用来操纵飞行方向,用一个功率2.2千瓦的蒸汽机带动一个三叶螺旋桨,驱动飞艇前进。1852年9月24日,吉法尔驾驶这艘飞艇从巴黎马戏场起飞,飞到了大约28千米以外的特拉普。这是世界上飞艇的首次飞行,标志着人类终于进行了有动力的半操纵飞行。

随着人类航空探索事业的不断发展,飞艇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逐渐由软式飞艇发展到半硬式飞艇,最后到硬式飞艇,由人力飞艇发展到机械动力飞艇。

1894年~1898年,中国爱国华侨谢缵泰

设计出“中国”号飞艇。这艘飞艇采用铝为主要材料.在气囊之下悬有艇身,艇身前后有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动飞艇前进。设计完成后,他敬献给当时的清朝政府,但遭到冷遇。与外国飞艇相比,他的设计在结构上有其独特之处,受到英国同行们的赞誉。

20世纪初,意大利、英国、俄国、美国都相继制造和发展了飞艇。人们不仅用飞艇运载旅客观光旅行,还用它进行探险、漂洋过海、环球飞行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飞艇发展较快的时期。到1918年,齐柏林飞艇公司共制造了113艘军用飞艇。德国建立了齐柏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活动。战争中英国和法国都建立了小型软式飞艇队,执行反潜、侦察、巡逻任务。

1937年5月6日,当时最大的商用飞艇“兴登堡”号从德国飞往美国,飞抵美国新泽西州的莱克赫斯特上空准备停泊时,大气中的静电点燃了外泄的氢气而引发大火,97名乘客中有37人不幸遇难。随后英国的"R-100"号和美国的“阿克隆”号飞艇也相继失事,导致飞艇发展在很长时期处于停滞状态。

相关资讯

我国自主研发可垂直起降喷气动力飞行器试飞成功

IT之家 7 月 22 日消息,据津云新闻报道,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垂直起降喷气动力飞行器在天津窦庄机场试飞成功,该飞行器由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段峰教授团队自主设计研发。报道称,该飞行器使用柴油供能,最多 8 个涡喷发动机提供动力,提供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实现新突破

近日,JDC科技公司在硅谷召开以“科技与未来”为主题的线上发布会,宣布其研发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实现乘客5人、飞行距离500公里的新突破,应用后将成为新型空中交通工具,或能改变未来民用航空的发展方向。据介绍,符长青博士带领的中

美国要造新型地效飞行器,“里海怪物”魅力何在?

8月18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向工业界公开招标,寻求能有效支持研发新型地效飞行器的相关技术。按照目前已经公开的信息,这种新型地效飞行器的有效载荷有望超过100吨,可以同时携带多辆两栖车辆。地效飞行器是一种介于传统意义上“船

美国的航空技术落伍了?中国神秘飞行器世界震惊,绝不对外展示

前几日在发射中心,我国一项填补航空航天技术之间空白的最前沿飞行器,按照设定程序完成飞行,平稳水平着陆,首飞任务圆满完成。航天科技该项目圆满成功的意义可不一般,进一步验证了我国两级分离的可行性、安全性。为我国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航天运输技术发展奠

地效飞行器不是台海的撒手锏:里海怪物并不适合在里海作战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地效飞行器不是台海的撒手锏:里海怪物并不适合在里海作战【萨沙讲史堂第一千四百五十三期】(军事系列第463讲)所谓地效飞行器,就是可以掠海飞行的一种飞行器。它利用著名的地面效应,实现在海上的高速飞行

外媒关注中国成功试飞高超音速飞行器

外媒称,中国6日宣布,已成功试飞了首款可携带核弹头并能穿透任何新一代反导防御系统的尖端高超音速飞行器。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在一份声明中说,“星空”-2火箭3日从中国西北部的一个靶场发射升空。印度《德干纪事报》网站8月6日报道称,美国和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全球军事网仙女湖旅游攻略捷豹跑车网京东方最新消息月子中心品牌网剑门关旅游攻略汕头新闻资讯网龙鱼之巅中文网人才招聘网今日青岛MySQL数据库应用贺峻霖歌迷网张国荣歌迷网李宁羽毛球拍中秋节气网
UFO飞碟探索网全面揭秘飞碟、UFO视频、UFO档案、飞碟探索、真实UFO事件、探索研究UFO之谜、UFO研究中心、ufo爱好者共同研究:不明飞行物、ufo事件、ufo图片、中国ufo事件,最新ufo事件以及更多的ufo之谜。
UFO飞碟探索网 lizhihu.cn ©2022-2028版权所有